分享

吴马||山水意象之人文精神修炼

环球文化网文化艺术2021-01-12 16:51:00 阅读

  山水意境之人文精神修炼

    ——画家吴马山水画的笔墨意境研究

    文/吴嘉诚

QQ截图20200326195250.jpg

当代著名画家吴马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唯文人墨客居多,古今画坛,山水画名家众多,正如画家吴马《山水意象》诗中所云:

    胸中有丘壑,笔下意云横。

    象外山河境,归鸿空谷声。

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说;“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径,而成新格,终非大家气象。”

“我的山水画作品在追求意境之美的同时更是一种浩然之气的寄托。”画家吴马有着十分成熟的山水画艺术观念,他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有别于西方的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在追求笔墨意蕴和意境之美的同时,更应该是人文精神层面上的修炼和内涵表达。”

吴马,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画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他尤其是对于山水画的研究更为深入。他认为,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是传递中国的智慧与哲学。中国山水画即是一种自然的美学艺术表现,又是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追求,也是物我两忘的哲学内涵表达。

吴马对于山水画的热衷,一方面与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性情有关。经过多年的理论与研究与实践创作,吴马的山水画作品已经形成了其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体系,以及其山水画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他的作品艺术风格有宋元之气象,大气磅礴,浑厚雄奇,笔墨厚重,他以书入画,笔墨语言个性张扬。他的笔墨之中见性情、见学养,他的作品之中见意趣、见精神。 

      吴马山水画作品

修行:学养积淀人文精神的追求

吴马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十分注重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结合,他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汲取与中国画人文精神追求的表达。他具有较为成熟的艺术观念,纵览中西方绘画,他涉猎广泛,文学、艺术、哲学皆有研究,并且学养厚实,他不仅仅精通于绘画、书法的理论,研学深厚,而且创作能力极强,他还擅长诗词、篆刻,音乐,他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吴马的作品往往形式多变,不落俗套,极具极强的精神内涵的表达,并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中国画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源深厚。应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画魂魄与筋脉,一个画家如果不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深理解和研究,他的画只能是笔墨技法表现,很难上升到较高层次,很难有精神层面的表达,也很难有神情意趣。”吴马说:“如果一个画家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学养的修炼,那他的作品只是在以形写形的层面,往往缺乏内涵表达,很难见意趣,见精神,见气象,也很难令人回味,这样的作品往往缺乏人文内涵,而中国画审美的至高追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认为,中国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内涵,是与西方风景画不同的。中国山水画是以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他的表达是含蓄的是富有哲理性的,是画家个人情怀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是需要画家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与审美追求, 以及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精神和 人文追求,是融合了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艺术观念、审美追求、表现技巧、笔墨技法等综合要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艺术复合体,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表达。

对于山水画人文精神的表现观点,早在元代时就已经提出了。中国元代以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为代表的“元四家”在山水画创作上,已经不重视单纯的景物描摹,而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怀,用特定的笔墨语言借景写心。这种自发的内心情绪的表达实际上中国山水画人文精神追求的萌芽,真正的艺术感受是能够使画家与观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虽是小自我的表达,但可以带给观者感性层面的情绪和共鸣,这其实也是艺术层面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只有赋予更多的人文精神,才有助于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创造层面和艺术审美层面的提升,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吴马说:“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在于画家创造性的工作营造出一种情境——或空灵深邃;或安详和谐;或雨意阑珊;或云烟缭绕;或春山夏意;或秋韵西风,要营造一种气氛 或是时间候令,或是春争夏茂,或是秋妍冬萧,或是悲喜忧郁,或是逸兴哀愁。性与情、笔与墨的交融转换,跃然纸上以生气韵:景与境、诗与画的交融浑然以生意趣,这样的画面往往可以带给观者一种精神上的、思想上的共鸣,激发观者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共鸣,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上升到艺术层面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吴马认为,中国画有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内涵,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和笔墨风格,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应给辩证地看,因人而异,境界不同,感受不同,笔墨技法的表现是一个层面,意境的表达、诗意的表现是一个层面,画者的境界越高,他的画作越耐人寻味。

      吴马山水画作品

修炼:山水画的意趣表达意境追求

作为一位有追求书画家,吴马不仅精通书法,他的绘画题材也较为广泛,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均有所涉猎,然而,与之交往久了便会发现,其实,他尤为喜爱的还是山水画题材的创作。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意趣追求的题材。”吴马认为,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山水画包容了中国画的诸多审美理念和笔墨技法,因此,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要研究山水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领悟中国画的真谛。

吴马山水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精髓。他的山水画构图巧妙,笔墨精到,意境深远,神形兼备。他的山水画不仅讲求笔墨的虚实关系,讲求画面构成要素的和谐统一,更讲求人文和谐的意境之美,气势之美。

意境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窥意境而运斤。”“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说:“画家是意境营造的主导者,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画家本身的艺术观念、审美观念、艺术修养、形式语言、技法修炼决定了其表现形式、技法、技巧和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是与画家的心性向往有密切关联的。意境之美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追求,也是山水画家心灵的修炼。”吴马认为,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看山不是山,山水不是水。”再到的审美过程,是经过画家人文情感锤炼和艺术审美升华的过程,这种境界追求是中国画的精髓之所在。

吴马说:“中国画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笔墨技法,更重要在于画者综合其内在学养修炼,通过笔墨驾驭,跃然纸上营造来的一种令人怀想的境地,带给观者无限的审美感受、审美冲动,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最高明的境界” 。

      吴马山水画作品

贯通:书画同源的笔墨双修之道

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中作了总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一语点出“书画同源”的要旨。吴马在中国画乃至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以书入画,以及笔墨的修炼。

 吴马说:“擅画者必擅书。中国画是点、线、面的艺术,尤其是对于‘线’极为重视,要想真正运用好线,驾驭好线,必须要有较为深入的书法研究和修炼。”

吴马认为,中国画是由点、线、面三部分构成的,点、线是中国画的重要要素,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长期的书法线条的修炼十分有利于山水画中山石、树木的表现,有弹性,有张力,有质感的线条才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山水画中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美学价值,因此,山水画创作十分强调线条的驾驭以及内涵的表达。

      吴马山水画作品

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吴马说:“山水画中的用笔与用墨是相互结合,不能单纯地割裂开来,笔墨运用得当,方能相辅相成。山水画中的笔墨有如人的筋骨与肉,‘笔’为筋骨,‘墨’为肉,忽略哪一方面都是不完美的。谢赫所说的‘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强调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价值。”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并且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书法入画的用笔之道为历来画家所重视,也是中国画的基本技能和绘画基础。

 吴马自幼研习书法,书法功力深厚,篆隶、魏碑、草书均有一定造诣,其书法常能画沙如锥,力透纸背,笔力雄浑,线条张力十足,点划有治,使转有度,气韵飞扬,笔墨流畅,下笔有由,性情使然。他以书入画,金错刀、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等书法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均在他的绘画中有所表现。

      吴马山水画作品

在观看吴马的山水画时,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骨法用笔”的理解与实践。画面中常能看到一些极具灵性,精彩的线条,撑起整幅画作,统帅着众多点、面,极具法度,浑然天成。

吴马说:“在一幅画作中,‘线’统帅着‘点’、‘面’,‘点’、‘面’围绕着‘线’章法布局,勾、皴、擦、点、染方成体系。”

潘天寿先生曾说过:“一为点易于零碎,二为面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则最能迅速灵活地扣住一切物体的形象,最为明确和概括。”

中国画的笔墨一般要达到两种目的,即:一要是勾勒造型;二是要表达质感。因此,“线”是山水画重要表现手段,中国画的“线”求“神”、“势”,“形”、“气”、“力”、“韵”,是具有活力、有生命的线,运动的线,是寄寓作者的人格与性灵的线。

      吴马山水画作品

“书画本同源,妙处在笔端。”吴马认为,“笔墨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禅悟的过程,既需要勤奋,也需要悟性。”

古人说,气韵出于笔墨。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亦是山水画的审美追求。中国历代山水画家都将气韵视为至高境界。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黄宾虹先生在其著《古画微》中载:“气原骨力,韵在涵蓄;气韵生动,全关笔墨。”

气韵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表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气韵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画家要使得自己的画作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必须要在笔墨上下功夫。

      吴马山水画作品

境界:诗意表达以求气韵生动

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吴马的山水画创作与众不同,他十分注意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营造。他的创作往往需要有一种情绪,观其创作有时会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常常气势如虹。创作前,他立于画案前气定神闲,凝神思索;创作时,笔刀飞舞,水墨交融,黑白交映,其艺术理念、章法布局与灵动、隽永的笔墨情趣浑然天成,不无畅快淋漓之感。

吴马在创作过程中看是恣意放纵,实则法度十分严谨,笔墨灵动,虚实相生,笔墨挥洒间,一种强烈的人文气息跃然纸上,仿若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作品或娴和雅静;或古韵幽深;或清新淡远;或静穆庄严;或意境深远,诗境、画境传达出吴马所追求的“人在画中”的审美情愫和艺术追求。无论是“云山画境”、“峡江烟云”、“春山溪涧”,还是“江州独钓”、“画境人家行舟楫”等画作创造意境之美的同时,更体现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文追求。

吴马强调山水画人文精神的同时,十分注重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画理、画论,笔墨技法研究。他对于五代四大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研究较为深入。吴马的画风多变,但亦有这四家之风范,其画作常见荆浩雄伟、峻拔之象;关仝雄浑、厚重之韵;董源雄奇,峥嵘之势;巨然庄重、沉静之态,即他所追求山水画之性情之美,意蕴之美。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的笔法墨意都有承袭,远追魏、晋、唐、宋、元、明、清,近学民国现代等诸家,其笔墨表达融合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马远、夏圭、黄公望、王蒙、倪瓒、沈周、石涛、四王、黄宾虹、陆俨少等笔墨技法之精华,淡墨入笔,由淡及浓,疏密有致,起承转合,虚实相生,反复皴擦,干笔湿笔相辅相成,皴擦点染巧妙运用,笔墨气韵共生,使得画面表现出浑厚苍润的艺术效果,多种表现技巧的综合运用,也使其画作极具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

吴马在其山水画的创作时力求严谨,无论是在构图、章法、笔墨表达和意境营造都力求和谐统一,这也使得其山水画作品气韵生动,如诗如画,意境深远,意趣无穷。

吴马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十分强调意境的营造,这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也是中国画上升到艺术层面的一种基本构想和理念。而就这一点而言,一个画家的的文化修炼决定了其绘画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格调。”

        吴马山水画作品

意境之营造关乎气韵,气韵之生动,不仅仅关乎笔墨,更关乎画家的内在修为与精神修炼。黄宾虹先生还认为,“诵古今之书,睹古人之迹”,更在于“气韵生动,本于自然。由人之学力有深浅,其效果所得有高下”,“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神所到,气韵以生,本于规矩准绳之中,超乎形状迹象之外,”“夫理法人于笔墨,气韵出于精神”。

关于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和意境审美追求,吴马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将山川、峡谷、丘壑、河流、溪涧、舟旅、人居、花草、树木和谐有机地组合在一张画作中,这实际上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追求,这是一种十分先进的人文理念,也恰恰是我们当代人所追寻的理念,因此,中国山水画真正的艺术价值是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观念。”

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密结合,已经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观,“不似之似”、“诗画表现”、“意境之美”、“气韵生动”都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

观看吴马的山水画我们不难发现,他所着力描绘的对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都流露着他对山水自然以及人生情怀的感情表达,这种感情表达不仅仅是吴马个人的山水画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符合中国画讲的最多且又最难达到的境界。

禅宗的修法有云: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吴马的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是再合适不过了。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吴马山水画作品

画家吴马艺术简介

吴马,画家、书法家,书画评论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委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联中国田汉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书画院副秘书长;国际中国书画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生态中国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老子书画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