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成青少年接受主旋律影视重要途径
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守正创新,佳作不断涌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主旋律影视创作的丰收之年,《觉醒年代》《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大决战》《长津湖》《功勋》等多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脱颖而出。今年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国产战争电影的里程碑。近来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作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得到众多观众和业内专家的好评。同时,这批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卓有新意、富有成效,对于主旋律影视创作的稳步拓进与中国影视强国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意义和传播学价值。
3月22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成立伊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就将“主旋律影视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作为参与主办的第一个研讨活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院线、电视、网络等广泛传播,着眼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培养和激发了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尤其是新媒体传播,改变了青少年群体单向接受教育的传统格局,形成了既接受传播又助力传播的良性互动。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了解主旋律影视作品的重要途径。哔哩哔哩知名UP主“珂seeker”表示,曾几何时,自掏腰包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年轻人并不太多,但今天的青少年观众已习惯于把这类影视作品一再推向各个影视排行榜榜首。
有学者总结了青少年对主旋律影视作品多种多样的接受和二次传播方式,如对影视作品片段进行剪辑、绘制人物漫画、开发文创产品、梳理历史知识、以作品关键词自我命名等。这些主动创新、极具参与性的方式,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也塑造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一些专家认为,当下的青少年观众在多元化的媒介文化中成长起来,表现出较强的包容心和吸收能力,对优质内容有很强的需求,也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价值判断,但尚不成熟、不稳定。主旋律影视作品应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作品筛选机制和体系。具体说来,要掌握数据情况,深化平台合作,做到“胸中有数”;要用活历史资源,大力扩展周边,做到“上下求索”。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注意传播方式方法多样化,注重互联网思维、网感和创意,不断提高传播水平与效果。
历史赋予了影视作品在新媒体传播的难得机遇。业内人士表示,将找准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青少年兴趣爱好、情感共鸣的融合点,掌握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以真挚、真情、真意为前提,解决好引导性和开放性、求同和存异、极端性和包容性等问题,通过新媒体不断扩大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青少年中的影响。
分享:
推荐阅读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圆满闭幕
探索综艺带动地方文旅 目的地推介计划正式启动
湖南零陵打造柳宗元文化IP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要素等比精准模型首次亮相
第二届“福狮”文化节在福建石狮举办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片定为影片《怒江》
2024年“习武强国”系列武术活动筹备工作在京启动
“习武强国”大型公益武术活动将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举行
推动旅游业有序复苏持续繁荣
打造非遗集市创新体验场景 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即将举办
“海南礼物”上新 产业化发展提速
上海:重装再出发 让艺术节更好为城市添彩增能
格莱美奖也不确定该把碧昂丝放到什么类型中
成龙感谢大学生,未来和“小龙宝”一起陪伴大家
十年考古 成就非凡